1.起诉
合同纠纷起诉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觉得我们的合同权益遭到侵害或者与别人发生了争议,以我们的名义,请求人民法院通过审判给予法律保护的诉讼行为。
起诉的实质条件:有合格的原告,即原告需要是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是人民法院受理合同纠纷案件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起诉的形式要件。起诉应向人民法院提交诉状,并按被告人数提交起诉状的副本。起诉状应当写明下列内容:①当事人的有关状况。当事人是自然人的,应写明名字、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等。假如有代理人的,需写明代理人的名字、住所、工作单位与与当事人的关系。当事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写明法人或者组织的名字、单位所在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名字、职务等。②原告的诉讼请求与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③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的名字、住所等。④受诉法院名字,起诉的年、月、日,起诉人签名或者盖章。法律在规定书面起诉的同时,为了便捷当事人诉讼,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权,对于原告书写起诉状困难的,又规定了可以口头起诉,由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他们当事人。
2.审察与受理
人民法院接到原告诉状后,予以审察,觉得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并公告当事人,立案后,应当在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人,被告人从收到之日起15日内提出答辩状,不提交答辩状的,不影响案件的审理。
对不予受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在收到起诉状或口头起诉次日起7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当事人不服的,可以在法按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3.开庭审理前的筹备
依法发送起诉状、答辩状。人民法院立案之日起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收到起诉状副本15日内提出答辩状,当然提出答辩状是被告的诉讼权利,是不是行使,由其自己决定。被告不提出答辩状,不影响人民法院的审理。被告提出答辩的,人民法院收到答辩状5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告知当事人有关诉讼权利和义务。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有义务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告知的方法可以是书面方法,即在受理案件公告书中告知原告有关的权利和义务,在应诉公告书中告知被告有关的诉讼权利和义务,也可以口头告知。
依法组成合议庭。案件受理后,人民法院就应依法组成合议庭。从开庭前的各项筹备工作到案件审结,都应当在合议庭所有成员的参加下进行,合议庭成员自始至终对全案的审理负责,以充分发挥合议庭有哪些用途,保证办案水平。合议庭组成职员确定后,应当在3日内告知当事人。